聚族而居的传统虽然是宗法制的根深蒂固,却也体现了江浙祖辈对家族历代之间能够和睦团结互助的美好愿望。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这是一项既存在地域差异又同时具有普遍信仰的价值观。
远远眺望这沿山筑屋临河构房的江浙民居,团块状的结构看似散乱无序,实则错落有致,因为团块的中心必然是家族的宗祠所在,由十几个团块凝聚成的血缘部落,脉脉相连,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承载着祖先对世代和睦团结的美好祈愿便是寄托在连绵又环环相扣的民居之间。
然而火患却又成为民居之间最为头疼的事故之一。祖辈们便沿袭徽派建筑中独有的特色建筑:使两面山墙等齐于屋面或高于屋面,且使山墙呈水平阶梯状的防风墙来规避火险。民居的屋檐多且深远,更使高耸的墙面引人注目。远处眺望,房屋更显棱角分明且又像是特别为房屋制作的犄角,细心保护这屋檐下每一份平凡的幸福。
后来这墙又取名为“马头墙”,既是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寓意,体现了长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望。江浙民居无不处处透漏着细腻的用心,感悟着这渐浓的深情,又如何会有冬日的寒意呢?
风水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以前,江浙民居讲究堪舆风水来决定整个建筑的布局及朝向,而坐北朝南,注重采光则是使民居内庭大都敞亮通透,甚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最是喜欢水乡前街后河的建筑特色,前门骑马后门乘船,古人既是为了不备之需的安全考虑,也为这生活增添了独具一格的情趣享受。而横亘在河面之上那一座座桥梁之下,又不知渡过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满腹志向。
游船其中,会发现沿岸民居的装饰多是白墙棕瓦,尽是素雅素泊,但细数屋檐或是门窗梁柱上的雕刻却精致繁多,如此低调而又充满诗意,不由感叹多少才人尽隐身于此的缘由。恬淡却不失风情,这使得江浙的建筑风格更是明朗宜人。
都说傍水而居得人久了会有灵性,倘若真是如此,“江南出才人”一说也就水到渠成了。凝聚无数祖辈的智慧而沿袭至今的江浙民居,但愿能够继续得到人们的保护并且传承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