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公众账号

瀚旅建筑设计公司,对于深圳滑坡事故引发的几点反思

瀚旅设计o2015-12-30o
山体滑坡
惊闻2015年12月20日上午11:40左右,深圳光明长圳洪浪村煤气站旁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已造成33栋楼坍塌被埋,坍塌范围较大。多人失联。
 

2015年12月20日事故现场。山体滑坡冲击使得多栋建筑物倒塌。新华社发
   

2015年12月20日航拍的事故现场。红褐色泥土包围建筑。新华社发
 
  
 
堆土形成过程卫星图:


2014年11月的卫星照片显示,采石场已成为渣土受纳场。
 

2008年2月的卫星照片显示,采石场内碎石遍布,坑底积水已形成了一个小型水坑。


2002年,此处为采石场,山体被挖出一个山谷状深坑。
 
据2013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中标公告,报告介绍,光明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东侧、南侧、西侧为林地,西北侧208米为柳溪工业园,北侧90米为混凝土有限公司,东北侧650米隔混凝土公司为红坳村。项目计划填埋库容约800万立方米(现已堆填100万立方米),其中用作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库容约60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约11年。(来源新京报、中国岩土网)
其中,报告提醒称,项目选址原为红坳采石场,由于采石场开采,造成山体植被严重破坏,弃土任意堆放,开采区形成大面积土壤裸露,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存在崩塌、滑坡危险,而“挡土坝”发生溃坝风险主要是可能对北侧柳溪工业园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就发生问题提出了部分应急建议措施。(来源新京报、中国岩土网)
 
滑坡原因
根据发布消息,事发原因初步断定是临时余泥渣土受纳场违规作业,受纳泥浆漫溢,冲出山体,冲毁房屋,冲进靠近山体的恒泰裕工业园。
现场地质专家确认泥石流覆盖6万平米,平均厚度6米左右,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体的地点属于余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
从航拍图片看,像“溃坝”一样,泥沙什么东西都合在一起。(来源新京报、中国岩土网)
 
事故引发反思
 
现在各方力量在积极抢救排险中,此次事故引起的原因仍需做进一步的专项调查。在此仅思考作为普通的业主以及相应项目管理的人员,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哪些方面的工作或监督,可以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
 
反思一:重视环境影响评估及场区地质评价报告作用,并指导项目建设
 
1.1 有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小的,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如项目建设破坏了周边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存在崩塌、滑坡危险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一般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大量人为活动对地表的改造、破坏等可能会加速甚至放大原不良地质的不利影响或形成新的不良地质。及时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能给予项目选址在决策环节中以指导作用。
 
1.2  有无建设场区地质评价报告
 
地质评价报告一般分为地质灾害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地质勘察报告等。地质灾害报告一般在“地质易发区内”要求做,归于国土部门;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对于普通的民用建筑一般仅甲类房屋建筑工程要求做,归于地震局;而地质勘察报告,则是项目建设设计施工基本设计依据,一般贯通项目建设始末,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选址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
 
不利地段指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易发自然灾害等地段。
 
山地建筑场地勘察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方案建议;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岩体基坑工程勘察除查明基坑周围的岩层分布、风化程度、岩石破碎情况和各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外,还应查明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填充情况、力学性质等,特别是外倾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以及地下水情况,并评估岩体滑动、岩块崩塌的可能性。
 
 
反思二: 实际项目管理中,余土应按相应要求科学堆放及管理
 
 
2.1  余土堆积的场地特点需关注,不超堆载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须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对具有发展趋势并威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应及早采取综合整治措施,防止滑坡继续发展。
 
对于地面堆载荷载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稳定性要求,并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当堆载量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2.2  余土堆积不宜过高、过陡,自然放坡应满足要求
 
位于斜坡上的填土,应验算其稳定性。对由填土而产生的新边坡,当填土边坡符合下表要求时,可不设置支挡结构。当天然地面坡度大于20%时,应采取防止填土可能沿坡面滑动的措施,并应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
 
 
 

填  土  类  型          边坡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压实系数(λc
坡高在8m以内  坡高为8~15m
碎石、卵石 1:1.50~1:1.25 1:1.75~1:1.50 0.94~
0.97
砂夹石(碎石卵石占全重30~50%) 1:1.50~1:1.25 1:1.75~1:1.50
土夹石(碎石卵石占全重30~50%) 1:1.50~1:1.25 1:2.00~1:1.50
粉质粘土,粘粒含量ρc≥10%的粉土 1:1.75~1:1.50 1:2.25~1:1.75
 
 
根据上述国家规范中要求,回填土在自然放坡的时候,应满足基本的高宽比,切忌堆土过高,过陡。对于松散的余土则更需严格要求。
 
2.3做好地表及时排水、疏通等工作,按回填方案施工。
 
反思三: 大量堆土应进行土体位移、孔隙水压力的长期检测与监测
 
大面积填方、填海等地基处理工程,应对地面沉降进行长期监测,直到沉降达到稳定标准;施工过程中还应对土体位移、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暴雨)、填方土的自我固结引起的位移变形或土量的增加等因素影响,对堆土定期的检测与监测,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对于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能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当然,事故的发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在此仅谈了几点设计人员思考,相信仍有不足之处。